找到相关内容496篇,用时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提”的解释

    ,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住、行、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04781194.html
  •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暂念小乘戒

    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从此修菩萨行,自利利他,念念不退,若起一念二乘之心,即犯此戒。 ...释脱,并奉衣钵饮食。 持戒犹如草系比丘的精神,只知有戒,不知有自己,所谓“宁有戒死,不无戒生。” 常生大乘善,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 如是持戒...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20183895525.html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六)C

    五三六下)说:  「何谓法宝三昧?……发无上正真道意,成就德本,如须弥山,乐大乘,心不动移。先睹嘉瑞,三千佛土亿百千藏,皆满具足。逮成殊胜难当总持。而成就通达施度无极」。  种三昧,是法宝三昧……...回向、地的次第,可说是没有采用的。仅有的,是梁真谛Parama$rtha所译的,天亲所造的『摄大乘论释』卷一一(大正三一·二二九中)说:  「愿乐行人,自有四种,谓解、行、回向。为菩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15540893.html
  • 天台六即佛义

    [9],不起现行。而犹未能断除见惑。是圆教的外凡位,与别教位相当。《天台四教颂》云:“别并圆五品位,见思初伏在凡居。”即颂此位。   (四)、相似即佛:   由前观行功夫转增殊胜,获得相似中道...圆伏障法身的根本无明惑,名止;得似中道慧,名观。此位之人,为圆教的之位。于初位上,断除见惑,于七位上,断除思惑。于第八、九、位上,断除沙尘惑。是圆教的内凡位。如《天台四教颂》云:“八至二...

    传 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1460475.html
  • 四教颂

    四教颂  七贤七位藏初机通教位中一二齐别并圆五品位见思初伏在凡居果位须陀预圣流与通三四地齐俦并连别住圆初八十八使正方休圆别住二之七藏通极果皆同级同除四住证偏真内外尘沙分断伏八之二惑空假成俗...别回向圆位若真位受接。别初地圆初住。问此藏通二教。同是三乘。同断四住。止出三界同证偏真。同行三百由旬。同入化城。何故分二。答诚如所问。然同而不同。所证虽同。大小巧拙永异。此之二教。是界内教。藏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4360985.html
  • 菩萨

    前者,依小乘的看法,是指释尊及过去佛之前生的修行时代;至于大乘之菩萨,则系指发大心入佛道,起四弘誓愿,修六波罗蜜者。大乘以为,不论出家在家之男女菩萨,皆须历三阿僧祇百大劫,经四十一位或五十二位(、...菩萨璎珞本业经》的六种性五十二位说为整齐而有代表性,如下︰  ┌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  ┌ ┤  │ └心、回向心、护心、舍心、愿心  │ ┌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839448.html
  • 解迷显智成悲明论

    大悲成大法门一切智海佛功德海者。如华严经第二会。普光明殿中说门。如来足下轮中度放光。其光从如来眉间毫相中出。照耀十方世界已来入佛足下轮中。以明佛果光。以佛果光用成位。其光名一切菩萨智焰照耀十方...。一切苦集不离无明。乃至一切诸缘行等十方随事各各不同。如华严四圣谛品。是诸修行者一一依回向地及普贤等觉位自明。若不遍学不遍知。住一法中莫知进路。一乘之教即以普光明根本智。以为解胜进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0943255.html
  • 发菩提心

    这三种发心配于菩萨的五十二位,即是以成就发心配于住,以解行发心配于行、回向,以证发心配于地;前二发心属凡位,后一发心属圣位。就由这一种理论发展出第六识发心和第八识发心的分别,以为凡位的...解行位;以“真发”配“证发”,在地上位。又广开为六种发心:一、想发,属外凡;二、发,属;三、解发,属习种姓;四、行发,属种姓位;五、观发或道发,...

    郭元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3138897.html
  • 佛光教科书:《菩萨行证》(1)

    直心指朴实、率直、毫无虚假之心。深心指深切求法、坚固法之心。发心指努力行持,实践所学。降魔指菩萨如如不动,魔则自然消灭。   《陀罗尼杂集》,凡卷,撰者不详。又称《陀罗尼集》、《杂咒集》。集录诸经...,才能完成佛道的理想。   菩萨道要历经的次第,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五十二阶位修持的德目,有住、行、回向、地、等觉、妙觉等阶位,在此漫长的修行阶段,必须要自我精进、自我要求、自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0151960.html
  • 部分佛教名词解释

    至初地才是证悟;而初地所悟之真如不动性又只能算是觉受,要至第八不动地才是真正地证解,如是类推。   2.住、行、回向、四加行及地——当行者获得此基本的功力,具足识精圆明之心,已然超越了位、住位、行位、回向位,也成就了四加行心,进入菩萨行之金刚地了。在大乘始教(大乘初门之意)中,以住、行、回向等四位为资粮位;得须陀洹道前又要有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加行位。然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1953765.html